导入数据...
 
 
[信息库]     首页 >> 成大人物 >> 校友风采 >> 正文
 
 
 
 
 
 
帅培业:得到沈从文先生指导的 “马术特长生”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0日
  查看:
  来源:《马术》杂志    作者:

【校友简介】帅培业:成都大学78级历史系校友,体育史专家,中国马术运动专家,四川省马术协会副主席,成都市马术协会顾问,原成都市宗教局副局长。

你得承认,几乎各行各业,都不免存在一个从志得意满,觉得小有成就,到某天愕然发现自己是如此无知,需要不断精进学习的阶段。

而在中国马术运动文化领域,年过七旬的四川马术专家,曾担任四川省马术协会副主席的帅培业,以其毕生的研究贡献言之,绝对可称得上是一座煌煌巨擘。

当《马术》杂志一行抵达成都举世闻名的杜甫草堂,前来拜访帅培业时,一段高山仰止的精神洗礼,便由此徐徐展开。

他名片般的传统学者气质,一下子就剥离了以往人物专访中一板一眼的言谈套路。一口川话,几盏热茶,所有听者无不噤声,连端起茶碟都要轻手轻脚,唯恐打断他的言语。而唯一的配乐只是窗外的蝉鸣,但并不显聒噪。从他的生平经历开始,在场的所有人,都非常享受这种沉浸式的互动。

“大学我主修的是历史,考体育学院研究生时,教授们认为,这本来就是一项古代的运动,让有历史基础的我来研究,总要容易些。第一年,我全部的精力就都投入在了资料收集和查阅。”

“但在那个没有手机电脑的年代,现在一秒钟就能完成的事,那时三五年都未必能做到。有一幅印在参考资料上的马球图,白纸黑字地注明:现藏于天津博物院。结果我为了亲眼看到那幅图的实物,坐火车从四川经历三天三夜抵达天津后,等到的不过是管理员‘没有’的答复。”

  在这种挫折面前,尽管帅培业失落了许久,对未来该何去何从相当迷茫,却还是重新拾起了继续下去的勇气。

  “1983年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证明了在中国古代已经有运动服,而马球服,是唯一比较成熟的专业运动服。但它具体长什么样,我无从获取更详细的资料。于是,我想到了一位大师,沈从文。除了文学,他还是研究中国古代服装的权威。”

“一个穷学生,要跟全国知名的文学大师请教,谈何容易?”但他终于在北京崇文门的一栋公寓里,与沈老相会。

话入正题,二人可谓是一见如故。他刚一讲出自己要请教的“马球运动服饰”这个话题,已是偏瘫在床的沈老,立刻就来了兴趣。他们对谈那天的宝贵时光成就了这一段忘年的情谊。对此,沈老一度特意叮嘱那时年轻气盛的帅培业:马球的衣服是圆领及膝服,靴子是乌皮六缝靴。考证这些细节,千万不能出错。


然而,这些内容很多都是文字记载流传下来的资料,具体的剪裁方式,大家谁也没有目睹过。回到成都后,帅培业很快便下定决心,要将古时的马球服复制出来。为此,他收集了600多幅古代马球图用作参考,还到成都蜀锦厂选材选料。恰好,新疆丝绸之路考古发掘了唐代蜀锦的残片。成都蜀锦厂就参照唐代蜀锦上面的花纹,原汁原味地复制出了唐代团花青锦。天公作美,彼时正好赶上一座墓葬出土了大量古代服饰文物,这就为他们的复原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他和几个裁缝师傅闻讯立刻赶到现场,看到残缺的服饰,往日关于服饰圆领是否开口和六缝靴缝制方法的疑问一下子就得到回答。前后又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终于全手工复制出全套的团花青锦马球服成品。

“事后,我曾经把衣服托人带到北京,希望沈老提点意见,但他搬家了。我只好把衣服拍成照片,寄到中国博物馆,转交给他。后来他回信了(见上图),尽管那个时候沈老的身体状况不太好,但他还是亲自写信,并且还在信里画了个图,修改了衣服的袖子等细节。”在这之后,为了庆祝北京第11届亚运会,这套马球服于1990年在中国体育博物馆公开展览。

每当我们运用“越走越远”这样的修辞来形容一个人的事业时,总着重于描述他执着下去的理念。写意,而非写实。然而帅培业为了考证马球一词的英语发音“Polo”,却真的肯远走他乡,深入到当时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都还非常简陋的西藏高原各地寻访。最后,他终于在藏北草原和西部西藏的边缘地区,探寻到了英语“Polo”一词的发音来源。

在那样一个打通长途电话都要到专门的站点排队的年代,如此说走就走的精神,背后一定是对马术运动研究怀着莫大的热爱。1987年底,国家体育总局派员到成都联系到了帅培业并请他编著《中国马术运动史》这本书。接到这个任务后,他专程去了三趟北京、两趟呼和浩特与那里的专家同行切磋交流。这部著作是对中国马术运动的概括、总结和发展,并对提高中国马术运动的水平以及走向世界起到了推动作用。最终,从1988年立项到1993年成书,汇集了他多年心血的著作《中国马术运动史》,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问世成册。

采访进入尾声,大家也提了很多富有年轻一代人的新知和见解的问题。帅培业在欣喜之余,特意请工作人员穿上了那套唐代马球服,为大家现场演绎了盛唐时代的马术体育风范。

 言谈之间,帅老师经常自嘲多年来做的学问,有些不过是“屠龙之技”。学过之后,并不见龙,于是也只能雪藏作罢。实际上,龙虽不复存焉,有屠龙技代代相传,足以证明某地某时存在过龙这种东西,便是它弥足珍贵的地方。

 
校友会活动 More+ 
学院校友动态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