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信息库]     首页 >> 嘤鸣文苑 >> 正文
 
 
 
 
 
 
独领风骚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27日
  查看:
  来源:    作者:

之一

近日阅读《茶客诗集》(注:作者:陈晓兵,成都大学80级中文系校友),尤其欣赏其中的自创词牌及其作品。这些作品放言遣词跌宕不羁,在新时代的诗词创作领域大有天马行空自成一体的创新风格,真可谓在当今词坛独领风骚。如其中作品《杨柳笛》《青石台》《梅枝雪》《问陈年》《青罗衫》等等。诗人茶客自创词牌的这些作品读来诗韵酣畅且意会悠扬。词中参差错落的句式搭配,看似作者信笔挥洒,然而细细读来,其语句长短、字音韵律、词语结构及意群停顿种种安排,皆巧妙传达出唯诗词之独有的节奏魅力和音韵美感,充分显示出诗人茶客自创词牌的独特风格。



例如 《【梅枝雪】赠别》一词:


残荷月,梅枝雪

临风与君别

此去经年

当早避风寒养歇

依心顺物

不必强得

常立江上清风

闲看山间明月


长寂星,孤灯夜

寻史还研墨

诗书长抚

应时习风雅琴瑟

疏梅生香

寒冰性洁

或听蛙鸣莺唱

偶填今古词阙


这首词上下阕的第一句皆由两个短语组成:上阕“残荷月、梅枝雪”;下阕“长寂星、孤灯夜”,其词汇形式都釆用了偏正结构,其语句形式在逻辑上皆为并列。用这种句式引领下文,在节奏上具有独特优势。因为短促明快的语言形成了顿挫复沓的节奏,无论阅读或诵读都会直击阅读者在视听上的节奏感知,从而引发读者在感观和思绪上与作品形成共鸣。

再如此词中上阕“当早避风寒养歇”与下阕“应时习风雅琴瑟”用“当”和“应”两个领字的设计,不仅使上下阕句式与意韵自成呼应,更显示了全词节奏感的默契配合,从而达成全词整体风格的一致性,完成了诗词创作所追求的节奏明快与韵律和谐的音乐质感。

诗人茶客自创词牌的大胆尝试不仅为诗词爱好者带来了震撼和惊喜,更独领风骚,为新时代的诗词爱好者开劈了一条值得借鉴的创作新思路。

之二

《茶客诗集》中有许多作品的格律体式皆为诗人自创,若对其中诗律词牌寻根溯源,的确可谓“前无古人”。现试举一二。

如《北上秋色行》:


草原追彩,高天秋上

碧草茵茵羊如雪

苍鹰落处,残阳色起

马蹄声声人未歇

剪一段落霞,吼几句长调

浓浓秋意塞外绝


山岭寻色,远水寒泻

墨舞劲松形似铁

猛牛回头,池塘水涨

牧童追闹趣亦谐

泼半瓢水墨,展一地画纸

诗意北国神仙色


这首作品读来不仅令人身临其境情牵神往,还有一种特殊的韵味值得咀嚼。当你忍不住再次品读它时也许会乍生疑窦:茶客此作是诗还是词?若论及诗之格律应归之于汉唐以来或歌或行?或律或绝?若归之于宋词或小令或中调或长调?又归之于什么词牌?怎么突然之间产生了一种“与君初相识,犹似故人来”的感觉?但是当你去查阅古典诗词的格律词谱,心中又会产生“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失望。这就是茶客诗作的“前不见古人”。它们新颖别致,独領风骚。

《北上秋色行》这首词分上下两阙。诗人采用了四四七、四四七、五五七的句式。上下阙之内又每以七字句为韵,形成两个层次。这种新型的句式设计不属于古典诗词中任何词牌格律。这种独特的创意使这首词的抒情节奏于复沓之中产生出活泼的韵律变化,它增强了语言的跳跃感,从而扩大了作品赏析的感知层次和想像空间,这正是诗词创作的极致追求。

在《茶客诗集》中这类作品还有许多。再如《北望雁行》:


天渐凉,又北望

羽减旧装

秋草已黄,岭上巢冷

别时有期期可忘

空望茫茫,雁过阵阵

是否有恙落行

归心切,飞羽折

望断南梁

春树犹绿,江风还暖

良辰早定定如尝

琴声琮琮,舞影曼曼

红烛亮时对望


这首《北望雁行》与前面例举的《北上秋色行》都属诗人茶客自创体式,但其艺术风格又不尽相同。这首词采用了三三四、四四七、四四六的句式,依然分为上下阙,韵脚却分别设计在四、七、六字句上,读來有强烈的节奏跳跃感。这种修短不羁的押韵设计大大增强了音韵的自然律动,产生了音乐性的旋律美感。而且上下阙每一句在词法和句法上都设计为对应结构,使语言节奏于参差错落中显示出全词结构的从容沉稳。 值得一提的还有词中多用到双音节句式,读来朗朗上口且余韵不收。比如:“秋草已黄/岒上巢冷”“春树犹绿/江风还暖。”比如“是否有恙落行”“红烛亮时对望”,这种由双音节组成四字句或六字句的语言节奏常见于诗经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诗赋。这种句式设计足以见得诗人茶客古典诗词艺术功底的深厚。

难怪乎每每品读《茶客诗集》都会让人在中华文化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被温暖与感动。也许,这种温暖与感动正是诗人茶客近年来辛勤耕耘于诗词大地的赤子初心——他用自己独立特行的诗词创作去践行对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继往开来,去带动对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自觉传播和传承。

之三

南唐后主李煜“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王国维《人间词话》)从而开劈了文人词的创作平台。更值得一提的是李煜的词作很多佳句其实并无刻意雕琢而更像脫口而出:“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等等。他开启了口语直接入词的先河,使后来的文人词逐渐趋于晓畅明白又极富艺术张力。如苏轼“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如辛弃疾“七八颗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如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等等。苏辛李等大家口语入词的创作风格较之工整的律绝更利于作者自由描叙和恣意抒情,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心理认知和情感共鸣。

这种口语入词的创作风格也是《茶客诗集》中自创词牌作品的特点之一。现以《【裹明月】思念》之上阙为例:


风寒雁队,裂声向南

不意间,阵落一伴

关山渡尽水渐暖

难舍情丝盘旋


英气潇洒,纵姿飞翻

忆当年,心雄志满

愿君归来再振翅

领翔沧海蓝天


此词表达作者对好友不幸罹患重病的强烈担忧、真情关怀和温暖祈愿。词的上阙作者将他们几十年来不离不弃的友情比作齐飞向南的雁阵。众所周知,雁阵因其亲密、有序、守信的优良品德而赢得人类的高度赞誉。这个比喻无言中已传达出与好友的这份情谊在诗人心中的定位。

“不意间,阵落一伴”——这句明白如口语的叙述,生动表现了正在循序向南的雁阵中亲密相牵的链条突然断裂,一只落单孤雁的形象给人以揪心的痛感。紧接着下文“关山渡尽水渐暖,难舍情丝盘旋”又表现出同伴们此刻犹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那难舍难离一步一回头的不忍和缱绻……可以说,这句“不意间,阵落一伴”简明的口语将亲密结伴的雁阵、意外落单的孤雁和雁群不忍离去的真实场景无缝衔接。上下文用一句口语入词巧妙地连接了事件的跌宕起伏,完成了作者情感上的逻辑传递。这是口语入词的成功实践,也是诗人茶客在自创词牌写作中,将中国词坛千年以来出神入化的口语入词艺术技巧进行的一次灵活运用和自觉传承,值得我们鉴赏和学习。

另外,此词篇幅虽短但极富艺术张力。如首句仅一“寒”字足见时令催飞刻不容缓;仅一“裂”字就演示出一幅声势浩荡雁阵南飞的有声画面。这些句子简约生动地交待了作者情深意重思念友人的必然性,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文/贺立方,成都大学80级中文系校友)


 
校友会活动 More+ 
学院校友动态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