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8日是成都大学建校四十周年纪念日。四十载辛勤耕耘,培育桃李满园;四十载砥砺前行,成就精英无数。
我1983年毕业于成都大学物理系,离开学校已经三十五年了。这期间,只是在2001年的夏天回到成大的老校区,特意重游荷花池,但还没有专程回来参加过学校的活动。回成都参加母校的生日活动,一直是远在他乡的我的一大夙愿。
在热切期盼中,我们成大师生迎来了母校建校四十周年校庆。
我这次是第一次回学校参加母校生日庆典,满怀着期待、满怀着向往。人虽在深圳,但心早早飞回母校的怀抱!激情华诞,精彩有约。
重回到校园,母校温暖的怀抱、辉煌的历程、勃发的英姿、累累的硕果,可敬的老师、熟悉的同窗,热情的学弟学妹……令我这个远行的学子振奋、自豪、感动,如同冬日恋歌一样播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久久不舍分别,实在难说再见!
母校情浓
在回成都的前一天晚上,不知道是因为白天睡觉睡得太多了,还是想着就要回到阔别三十五年的母校了,珍藏心里的那份对母校的眷念转化成难以抑制的激动,当晚总是睡不着,辗转反侧、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12月8日,阴雨绵绵,是成都入冬以来最寒冷的一天。但母校的热情,却让我们内心暖意融融!整个校园里,笑靥如花,欢声如潮。
一大早,我们成大80物理的十一名同学(倪平、江霞、朱江姝、刘薇、李伟、刘艺、杨凌然、杨啟南、杨兰、邓靖,另外王江、高翔同学单独前往,共十三名同学参加校庆)就在“廊桥”集中,乘坐由倪平同学安排的中巴车,前往学校参加校庆。
一路上,同学们谈笑风生、追忆往昔,回首过往的青春时光,聊起在学校时的种种趣闻、同学之间的个人感情,很是舒心开怀。
在学校南门口,迎接我们的是大一的学生小宋。她是个娇小、腼腆、可爱的女学生,99年才出生。此前,她跟我联系的时候问怎么称呼我,我说你应该叫我叔叔呀,我说我的儿子都比你大了,她也真是在相互沟通的短信当中叫我冯叔叔长、冯叔叔短的,让我很是开心。
她迎接到我们以后,直接带着我们进入学校体育馆的校庆纪念大会现场。
四十华诞,俊采星驰。上午10时,成都大学建校40周年总结暨高水平建设推进大会在学校体育馆隆重举行。四川省、成都市领导,海内外嘉宾,国内高校校长,广大师生校友欢聚一堂,共襄盛会。四十载弦歌不辍,四十载春华秋实。
祝贺母校,致敬母校!
大会结束后,我们一行前往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观。在路上,同学们对成大物理系已经被取消、不存在一事,都有点耿耿于怀,愤愤不平。有人自嘲我们是被取消了番号,像队伍打散找不到组织的人,总觉得我们是没“娘”的孩子。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谈论着、调侃着,吐露对物理系被取消后心头太多的遗憾、失落。
我们到了信工学院,学院的肖小琼副书记接待我们。她身材适中 ,快言快语,非常热情。
她给我们讲了信工学院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她特别强调说,学院的基础课程是数学和物理,这也是其他系和专业的公共课。她非常郑重并真诚地告诉我们:“你们物理系并不是被收编了,也不是没人要了才挂到我们学院的,本来就是信工学院的一部分。你们物理专业是信工院的基础和骨干。”在交谈中,同学找回自信和依据。有人说,就好像当年的朱毛红军,虽然部队的建制变了、番号也没有了,但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红军的魂还在传承,是人民解放军源头和根基,追根溯源都可以追溯到当年的朱毛红军的基因。那我们这些80物理的学生,面临的情况也相当于当年的朱毛红军一样,虽然“番号”没了,但是追根溯源,我们是信工学院的源头和根基。一番热情解读,气氛热烈、活跃,同学们很是开心、自信、热闹,心头的疙瘩也就释然了。
迎接我们的信工学院学弟学妹们也热情贴心。见到我们都主动给我们每个人系上鲜艳的红红火火的大围巾,还给我们别上徽章,喜庆、热烈。大家相互合照、留影,总想找回过去的影子,留住欢聚的时光。
我们为什么要回母校呢?回信工学院呢?就是希望回到母校,能找回当时的纯真、质朴和友谊,重回之前在一起的时光,寻找曾经在一起的影子;就是希望能看到过去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再次“见面”。
肖书记和小师弟师妹们非常热心,带着我们参观一楼,逐一讲解,又带着我们上到了五楼,参观各种实验室和创客团队,也进行现场讲解。讲到成大的发展,学生的进步,肖书记充满了自豪感和幸福感,我们也深受感染。我们参观的时间近中午了,当天又是校庆日,本以为这些实验室和创客室里都不会有什么学生了,没想到每推开一个房间,学生们都正在那埋头苦读或进行研究、实验,此情此景让我很是诧异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能看出成大学生的勤奋和素质,我们颇感欣慰。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学校的校史展览和学校近年来取得各项科研成果。担任讲解的师妹们早已在那里恭候我们,她们热情专业,校史展览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
展览展示了成大从78年起步的簧门街,到花圃路、荷花池,再到十陵校区的发展历史。同学们在成大发展历史沿革的图表前驻足、细看,仔细寻找自己过去的轨迹、成长的记忆,寻找自己的记忆中的成大。在成大学校门口的几张老照片前,同学们争相合照、留影,大家东一句、西一句聊着,过去在学校的种种趣闻、趣事说不完、道不尽,仿佛我们又回到了38年前的美好时光。
在成大各项科研成果展参观中,我们看到了成大展示的新时代的办学特点、发展成果和前进风貌。同学们参观后颇有感触,成大的发展虽历经坎坷、筚路蓝缕,但矢志不渝、砥砺奋进,才取得今天的辉煌成绩,大家对此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倾听四十年铿锵有力的足音,分享四十年共同创造的荣光,正青春、敢有为。
校友丹心
校庆期间,在广东的成大校友也相约回成大参加校庆,近二十名校友成行。大家约好,校庆日当天下午2点半在学校的学术交流中心与学校分管校友会的党委副书记宋辉会面,畅谈学校与校友会的发展建设。宋辉副书记以及校友会办公室主任王岚、科长王霞热情接待了我们。
成都大学广东校友会的会长赵勇博士非常有心,精心准备一幅对联送给了母校:
“一百载集腋成裘执着教育教书育人”
“四十年改革开放催生成大成就大业”
这幅对联是赵勇博士撰写的,由著名书法家魏良福(现重庆文理学院党委书记)亲自书写。
成大广东校友的乐剑戈、贾安琳、陈永江、杜佳、曹维东等一批学弟学妹们都一同参加并见证了这一难忘时刻。
其中最让我非常感动的还有一件事,是成大广东校友陈永江同学(2001级自动化)非常有心把当年成都大学中文系钟文教授生前的一本书《诗美艺术》以及一封“亲笔信”捐赠给了学校。这是他特地从淘宝网上买来的,亲手交给校友会的负责人王岚和王霞,让我很是感动,也有些意外。
钟文,浙江绍兴人,1965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成都大学教师,深圳大学校外课程部主任,副教授。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与北岛、顾城等人结为好友。在深圳大学时,组建大陆首个大众传播系。1990年后,去法国经商,后来担任法中文化交流中心主席等职。著有《诗美艺术》、编辑有《中国当代女诗人诗选》等。
这件事,让我们看到永江同学对母校的热爱和真诚,对钟文老师的尊重和敬仰,充分体现永江同学对母校的认同感、使命感、文化感以及历史责任感。
就像一滴水珠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也可以反映出永江同学对母校的热爱和赤子之心。因为每一滴水珠都蕴藏着奔腾的力量。
惊喜重逢
在这次参加校庆和校友会相聚相见时,真是处处有惊喜,时时有意外。
意外见到当年“白胖”,79级企管的杨丰来,江湖中人称“白胖”。“白胖”当年如雷贯耳,现在是风度翩翩,一表人才,让人很是惊喜。杨丰来现在是四川建行的领导,事业发展得很好。当年在成大的时候,他是学校的风云人物,非常有影响力、号召力,这次幸会实属意外,我感到很高兴和开心。
有了“白胖”,当然就要有“黑胖”了。当年“黑胖”“白胖”是一个班的,都是79企管的,整日同进同出,形影不离,结成对子,他俩极能折腾、搞笑,很快全校出名。这次未能见到“黑胖”,留些遗憾,我想将来一定有机会见到这位江湖中传说的“黑胖”。
校友办王霞老师在陪同我参观游览时告诉我,当年的成大冠军足球队正在学校运动场与现在的学校教工队踢足球,这个消息让我很是惊喜,连忙说一定要去看一看。她带我来到学校运动场,意外地见到了当年获得冠军的校足球队的多名队员,包括李彤、胡悦、张炼等,他们一大批人可是当年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学校足球明星啊!
当时是文革后,四川省第一次组织省内大学生足球赛,先是分区分片小组预赛,共产生六支球队进行决赛。决赛赛制是单循环赛,按积分排名。决赛五场,成大队仅负一场。决赛的几场比赛惊心动魄,让当时的同学们热血沸腾、终生难忘。成大队夺得1981年四川省大学生“三好杯”足球赛冠军,轰动了四川教育界、体育界。当消息传来,全校顿时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这也是成大刚刚成立三、四年取得的辉煌战绩。我们可以说没有历史、没有校舍,甚至没有一个标准的足球场。虽然我们是草根,是游击队,但成大有的是激情、活力和斗志。
当年学校足球队的夺冠,是成大体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壮举,是值得我们八十年代初成大校友永远铭记的辉煌记忆,是当时成大学校的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
当年有个说法,在成大读书,说是不认识李彤和胡悦,成大等于白读了。可见当年成大足球夺冠影响有多大,“江湖”地位有多高。
四十年前的青春岁月不再,但这些队员仍光彩依然,涛声依旧,当年神采依稀可见。我们当年在同一个校园,同一个时代,共同的经历,具有共同的情感和话语。一见面大家分外亲切,提起当年的种种趣事,滔滔不绝,让人惊喜。讲到过去共同的同学尚启敏,讲到我们物理系的足球队长胡刚在成大足球队踢球的趣闻,以及我们班美女同学刘薇参加学校排球队的一些旧事,大家摆不完的龙门阵,彼此犹如回到过去的时光,仿佛时间都停止了。
我还有幸见到了当年学校足球教练廖本强、童森森俩位老师,也是有些意外。虽然七、八十岁了,但仍然非常健朗,精神矍铄。我告诉他们说,你们就是我的榜样,我一定要向你们学习,把身体锻炼好。
华章续写
虽然与王霞老师是第一次见面,但她非常热情、细心和周到,我们一见如故。
校庆当天她本来非常忙碌,但还是挤出时间陪我到校园走走看看,到了嘤鸣湖、张澜大道,她认真介绍寻知桥、寻梦桥、张澜大道的来历,以及校图书馆一些趣闻和趣事,我驻足凝望,流连忘返。
王霞老师待我们像家里人一样,亲切、真挚,她如数家珍般介绍学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对学校的发展充满了自豪、自信。我对她充满了尊敬和敬佩,从王霞老师身上,看出成大老师敬业精神和责任心,看到了成大人那种兢兢业业、孜孜不倦的勤奋作风,更看到成大的美好未来。
校庆当天是成都入冬以来最寒冷的一天,王霞老师一定坚持要我送到校外的路口。当我站在路口,回望她在凛冽的寒风中匆匆离去的身影,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特别让我感动和难忘,心里也热乎乎、暖融融的。因为我度过了一个温馨、温暖的校庆日,因为我看到了成大的明天和希望。
当我们在美丽的校园中漫步,与过去的老校区进行对比,不禁感慨良多。这让我想起了成都大学的学制改变以及校名更迭的曲折、艰难的发展历史。成大从78年成立,到83年因当时人们历史的局限,接受世界银行助学贷款,而将学校本科教育降为专科职业教育。直到2003年,二十年后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恢复了本科教育,但同时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学校校名由“成都大学”变成“成都学院”。可以说学校走了“弯路”,遭受了严重挫折,或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学校发展史的“灾难”。
历史启迪我们,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巨大进步为补偿的!
最让人高兴的是在学校四十周年校庆前夕,12月6日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恢复“成都大学”校名。
“成都大学”回来了!这是给母校校庆一个最好、最珍贵、也是最有分量的生日“礼物”,这也是一代代成大人翘首以盼,期待已久的礼物。但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迟到的礼物,又是一个必然的礼物。因为在我的心目中,母校始终没有改过名,始终叫“成都大学”。
成都大学的诞生,是伴随着一个伟大时代而拉开序幕的。从78年占地仅八亩的城南黉门街开始了艰难起步,到城北花圃路的举步维艰,荷花池的创业发展,再到占地三千亩湖光山色的十陵校区;从百年历史的黉门街到日新月异的十陵历史文化景区,可以说翻天覆地,沧海桑田。
正如成大的起点和源头“黉门街”所蕴含着“黉门”两个字含义那样,“黉门”学宫的大门,“身入黉门,天子门生”,象征着、孕育着成大是读书人的伊甸园。
不惑成大、常新行远;光影流转、初心可鉴;
令所有成大人欣慰的是,历经磨难,踏平坎坷,今天的成大一日千里,充分展示了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的大学风貌。
四十年砥砺前行,梦想常新;四十年发展壮大,愿望行远。蓝图已经绘就,一曲大学与城市共生共荣,百年学府与千载蜀都相得益彰的恢宏诗篇正徐徐上演。
芳华四十、弦歌一堂;绚烂华章、终身难忘。
四十春秋,我们也历尽千帆,走出半生。
真心希望,我们在下一个十年校庆、二十年校庆时,归来仍似少年。
真心希望,我们成大的莘莘学子,每一个人都有精彩的故事可以诉说,都有发自内心的微笑,都有感动自己的骄傲。
真心希望,我的母校每天都有奇迹在发生,都有精彩在上演,都有希望在前方。
真心希望,我的母校能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经典样板,奏响出震撼时代的华彩乐章!
(文/ 80物理 冯新毅 201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