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过知青,服过兵役,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选择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后来留校任教、做校领导,到现在任成都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回想起刚被调到成都职业学院时的情景,贺院长笑言“接受命运的安排”。在成大工作了二十年,早已得心应手,对学校也有了很深的感情,突然要离开,当然舍不得。那时候的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不久,按贺院长的话说是“基本上是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画什么图画,完全在于自己”。他服从组织安排、走马上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上任六年,硬是和全校师生一起,把一个高职院校办得风生水起,从当初只有八百学生、连大学都称不上的机构,发展到现在有四个校区,拥有40个专业、一万余名学生、五百余名教职工规模的综合院校,2007年被评为“全国最具就业竞争力20强高职职业学院”,2008年进入麦可思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排行榜50强,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级院校,去年又被教育部、财政部评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行列。
谈起这近三十年来的人生经历,贺院长坦言,如果当初没有选择报考成大,是绝不会有今天的。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人往往把一切看得很平淡,和贺院长对话,就像是和一位智者、儒者在促膝长谈。没有波澜起伏,没有壮阔宏伟,只是细水长流的娓娓道来,这或许是一种豁达的人生境界,只有经历了,才会顿悟。而在成大读书和任教的经历,永远是他会笑着忆起的美好过往。
记者:您从1981年考入成都大学,后留校工作至2005年,这24年间,从学生到教师再到学校领导,可以说您是当之无愧的成大校友。现在听别人提起“成都大学”,您会有什么感觉?
贺继明:成大是我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一页,早已和我的生活息息相关。离开成大这么多年,还是感觉自己是成大的人,是成大学子也是成大工作者。无论我走到哪里,国内还是国外,对母校都充满了刻骨铭心的感情,也在一直关注着母校的发展。
记者:大学期间的学生工作对您后来成为领导有怎样的影响?
贺继明:我做过班长、系学生会主席、校学生会主席。当学生干部对之后踏入工作岗位尤其是成为领导者,有很大的帮助。首先是锻炼了自己的魄力和宽阔的胸襟,第二是对人对事的理解更加深刻,第三是遇到挫折时的抗打击能力变强了。
记者:您在进入成都大学中文系学习之前,曾经在解放军沈阳军区服过四年兵役,这四年对您的一生来说,有什么特别之处?
贺继明:当兵就是吃苦,是接受苦难、责任教育。最苦最累的经历我都尝试过,曾经在冰天雪地的冬天,下到厕所粪池,用铁锹把结冰的粪刨开再用手运走。比起那些、后面的苦就不算什么了,那些苦难是我一辈子的财富。
记者:当兵之后又报考大学,当时是怎样做出这个决定的?
贺继明:那是心里的一个结,当知青的时候我就想考大学。虽然继续留在部队有机会提干、上军校,很多人也劝我上大学用处不大,但我还是想去上大学,接受真正的大学教育。恢复高考之后,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想这一辈子要是没能踏进大学校门,会留下终生的遗憾。
当时很多知识都是在部队自学的,像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之前都没接触过,只能自己攒钱去买课本,晚上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学习。现在想想,大学对自身知识的提升和人生发展非常有用,那时候的决定是正确的。
记者:离开成大来到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工作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贺继明:当时没有经过事先商量征求意见,突然就被安排到这个学院来任职,我甚至连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我从84年在成大工作,一直做到任副校长,几乎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觉得在成大还有很多的事要做,所以当时很舍不得离开,心里很纠结。但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服从是第一位的,特别是当兵的时候早就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句话作为守则。所以不管是刀山还是火海,我必须服从,也应该服从。
当时我唯一的信念就是,既然来到这个学院,就要认真把事情做好,尽最大的努力,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组织的信任。学院广招人才时,我记得某学院管理系的主任应聘过来工作半个月后,对我说他太痛苦,说这里根本不像一个大学,最后选择了离开。我当然清楚学院的情况,面对它的种种不足,我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用在大学的管理理念把它改造好。经过这近六年的发展,我对成职院现状还是比较满意的。
记者:1999年至2000年您在法国做访问学习,主要是进行哪些方面的学习?后来怎样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的?
贺继明:学习法国文化、法国教育,更多的是法国先进的教学理念。欧洲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比国内先进,学校的专业设置更为实用化,比如说他们的工程师教育完全针对地方经济需要,实行的是校企合作、订单式的培养。
结合对我们学院,遵循的规则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计,我要求学院教师实施课程设定之前必须到企业考察,教学委员会必须要有企业人员参与,共同制定教学大纲。也就是实行校企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记者:您在09年出版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一书,您认为高职校园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精神,应当怎样去建设?
贺继明:高职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把高校文化和企业文化融为一体。我们学院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特色的职业装,学生每周至少两天要穿职业装,提前做好进入职场的准备。课堂里也会融入很多企业文化,你进入实训楼里会分不清究竟是课堂还是企业的环境。
所谓高职,高是高校教育,职是职业教育。船小好调头,我从开始就强调校企合作、校企共建,要求学校教师评职称必须要有企业实践经验,新进教师必须要有3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
记者:您作为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家指导组成员,具体履行哪些职责?为什么选择《形势与政策》作为拟推荐的思想政治课程?
贺继明:主要履行制定宏观制度方面的政策,制定高校思政课方面的教材等工作任务。形势政策督促我了解国内外形势,帮我确定学校办学发展目标,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就像《乔家大院》里乔老板那句话“要做一个好的商人,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而要心中有天下”,我觉得要成为一个好的领导人,不能只看到当前和眼下,必须要了解国内外形势,有开阔的眼界。同时,我也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心怀天下,有很高的眼界和视野。
记者:您一直主管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怎样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合研究与一体化设计?
贺继明:我做过很多年学生工作,对学生工作有较多的了解,一直都关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将学生的学业成绩跟社会实践相挂钩,把社会服务理念融入到学生的工作和德育课教学中去,让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通过这些社会服务经历锻炼和提升自己。
记者: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主研国家和省级重点科研课题10余项,取得了较高的科研成果。在科研过程中,您认为必须具备什么素质?
贺继明:科研不是空洞的理论,必须要结合实践,对实际工作有所指导。另外,科研人员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对知识有很广的涉猎。
记者:大学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学习知识,还是学习动手能力?
贺继明:大学不只是培养一方面的才能,不能只强调理论,也不能只强调技术,应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包括高的道德修养、高的精神境界、高的知识结构和高的专业技能。
记者:您怎样看待高校管理者这个角色?
贺继明:我记得原成大中文系主任白敦仁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祖国把自己的儿子交给我们,人民把自己的未来交给我们,三尺讲台,责任重大。”我一直铭记着这句话。作为一个高校管理者,不仅要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这短短几年里,能够学到东西,对他们的成长有所帮助,还要教会他们怎样做人。
去年有个发人深思的事件,18名复旦学生黄山涉险被救,一名搜救民警遇难,而那些学生被救之后依旧嬉戏打闹,没有丝毫愧疚之心。我当时看到这篇报道深感痛心,这是对高校管理者间接的批评,说明我们教育的学生有问题。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让我们的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有责任心的人。
记者:您希望培养出怎样的学生?
贺继明:首先是对自己、对家庭有用的人,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不要再依赖父母。其次要有个很好的发展愿景,有高的追求,希望他们都能成为杰出校友,无论是在什么岗位,都能做出好的成绩。我还希望我的学生都能做好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记者:4月4日,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微博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此言一出,立刻在微博上引起巨大争议。您是怎样看待这一现象的?
贺继明:完全用挣钱多少这个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成功,这种引导明显是错误的。这是个价值观的问题,一个人的收入越高,并不一定意味着他的价值就越能得到承认,重要的衡量标准应该是看他对社会做了多少贡献。
我当然也希望我的学生都能找到高薪的工作,至少要让他真实的价值得到肯定和合理的回报,但绝对不能视金钱为衡量幸福程度的唯一标准。一个挣几千万的老板,他的幸福指数可能还不如一个普通的劳动者高。就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教书育人,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更有意义。
记者:我们了解到贺院长与夫人之间感情恩爱,家庭幸福,您是怎样处理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呢?而且,您的孩子也非常优秀,对孩子您给予怎样的教育和引导?
贺继明:平时工作很忙,正常时间回家吃饭都是件奢侈的事情,但是家人都很支持很理解。对孩子的要求不高,希望孩子将来能自食其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记者:作为过来人,您对入学新生有什么想要勉励的话?对即将毕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又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贺继明:希望刚刚踏入大学的新生能够珍惜每一天,尽快调整好心态,确定好自己的奋斗目标,在这几年时间里面争取有所收获。
关于就业,大学生要把眼光放低,脚步走稳,从基础做起,一步步脚踏实地地走。择业毕竟有限,挑来挑去的话机会就错过了,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再择业,在就业的过程中慢慢择业,在保证工作的基础上再发展。
年轻人走自己的路,找准自己喜欢方向去发展,这样很好。最好还是趁着年轻多出去闯闯,多经历一些,这对自己的成长会有好处。而且在踏入社会之后,不要放弃学习,学习应该贯彻终生。
记者:我校正在组织开展一系列成大精英校友讲座,不知能否有机会聆听到贺院长为母校学子们带来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关于人生规划的精彩讲座?
贺继明:比我优秀的校友还有很多,当然母校需要我的时候,我会义不容辞。同时希望成都大学越走越好,也相信成都大学在新班子领导下能够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采访后记:一场春雨过后,空气里弥漫着清新的味道和泥土的芳香。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突然被眼前高大的教学楼、花园式的校园环境给震慑住了。在我的想象里,一直觉得职业学院,就是个普通的高职吧,跟大学相比肯定差得多,没想到这所学院居然颠覆了我固有的印象。
院长办公室里,贺院长正在忙,看到我们立刻起身迎接,又亲自沏茶。健朗的体魄,豪爽的笑容,一点都看不出岁月在他身上刻下的痕迹。我细细打量着屋里的摆设,书柜里整齐得摆放着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书籍,桌子上罗列着厚厚的资料,墙上挂着书画,墙角一棵绿竹盆栽将屋内映衬得生机盎然又充满了情趣。
看到我们注意到放在柜子里的奖杯,贺院长来了兴致,“这都是我参加网球比赛的奖杯,其他荣誉什么的都是浮云,我就只在乎这个。平时经常和咱成大周校长、屠书记过招。”贺院长笑呵呵地说道。看来网球运动给贺院长的闲暇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有两种动物,其一是雄鹰,其二是蜗牛。雄鹰能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上金字塔顶,蜗牛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地爬上去,但一旦爬到金字塔顶端,蜗牛眼中所看到的世界、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样的。贺院长肯定地说,自己就是一只蜗牛,最笨的蜗牛,经历过很多挫折,还在一步步向上爬着。
有人说,大海永不会被填满,但是精卫不相信,于是,就有了精卫填海的执着;有人说,太阳永不会被追上,但是夸父不相信,于是,就有了夸父逐日的悲壮;有人说,地平线永不会被穿越,但是他不相信,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奋力追寻的身影。追寻冥冥之中不朽的信念,从一开始,贺院长就在实现穿越地平线的渴望和梦想。支持他最大的动力和力量是确定一个个目标,然后达到一个个目标。贺院长衷心热爱着教育事业,做好手头的工作,教育好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成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他一生的追求。
虽然工作离开了成大,但是贺院长仍然住在成大,心系成大。交谈中他也多次提到母校,与母校的情谊和缘分早已在他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结束了一天的疲惫之后,回到宁静的校园,和家人一起在绿树成荫的张澜大道、鸟语花香的嘤鸣湖畔散散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看母校学子们的日常生活,感受着校园文化的氛围,这是最令他最惬意的事。母校的一切,一直都是他最美好的记忆和最深切的关注。(文/李菁菁
图/彭梅 录音稿整理/彭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