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尤,成都大学98级中文系校友,成都观鸟会理事长。一名热爱大自然且投身于鸟类及生态环境研究与保护工作的志愿者,自称是“一件活着的艺术品”,文笔孤傲,思维深刻,酷爱酱油诗,并擅长生态摄影,且自定义——“鸟人沈尤”。
为何观鸟?沈尤用十数年默默诠释
何为观鸟?简单来说,即是观察并欣赏野生鸟类。
当然,大多数时候,这类工作并不会获得任何经济或是其他形式上的好处,更多是作为个人的生活爱好。沈尤作为成都首批默默进行观察研究的观鸟爱好者,自2004年之前成都观鸟协会还未成立之时开始,将团队从3个人,壮大到如今数以万计的观鸟爱好者人群。
“刚开始的时候,观鸟只是一个兴趣。”据沈尤的介绍,观鸟协会的人来自各行各业,年龄也天差地别,只因对自然纯粹的热爱而聚合,看着飞跃在丛林、掠过水面的这些生灵,即能让每个人兴奋莫名。而每当发现一种新的鸟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这种喜悦是难以自禁的。
为何观鸟?只因鸟是生态的尺度
正是这份纯粹的热爱,让沈尤和协会的成员们默默的在成都各地开展各式培训,历经10多年发展历史,协会逐渐壮大,会员近200人,观鸟爱好者人群更是数以万计。而实际上观鸟这种行为已逐渐在成都人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一种兴趣爱好。
“观鸟,实际上能做非常多的事情。”在沈尤的介绍下,鸟类俨然是一张成都的生态目录——通过观鸟,了解鸟的活动,而鸟的活动又印证着周遭的环境。它们栖息代表着这方水土丰茂;它们的聚集昭示着食物的充沛、生态链的完善;它们的安然证明着城市人文的进步,对自然的不打扰。
沈尤与志同道合的观鸟爱好者们
如何观鸟?俨然是一门庞杂的科学
“比如说,春秋迁徙季节的中午,如若气流很好,就可能看到猛禽。”在沈尤看来,鸟类其实和人也差不多,晚上需要有地方休息入睡,白天要有“办公”的场域玩耍、捕食,而且每种鸟几乎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成都有许多看鸟的好去处,看水鸟就去青龙湖、兴隆湖、北湖、东湖,甚至于未来的环城生态带上的诸多湖泊;而像川大、植物园等优质林区,就是看林鸟的区域;如果想看猛禽、迁徙鸟类,整个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都是非常好的。”而了解这些区域的分布,却远远不够,水质、水温、林木的品类、茂盛程度乃至大气环境皆是需要参考的指标,只有掌握了林林总总的诸多学科,观鸟才不至于只凭运气。
而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又不同于完全的荒野或郊区,鸟类的生活与人的居住、工作、休闲区域高度重叠,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来说是矛盾的,但成都的建设却值得点赞。“我们在2016年发布成都鸟类是466种,到如今已经非常接近500种了。”如此数量在全国大型城市中名列前茅,越来越多的鸟类选择在成都定居,有城市治理之功,更有当代成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体现,“生态、生产、生活”的三生融合,这正是成都能成为全球公园城市首提地的契机所在。
成都观鸟!延续3200余年的城市之本
从古至今,成都人和鸟之间都有着密切关系,无论是三星堆以及金沙遗址出土的众多鸟型器具,还是如今太阳神鸟作为成都的标志让世界所熟知。如今的成都成为中国西部区域最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源自于自然的孕育。而在3200年的时光长河中,成都在不断演化、演变发展到今天,源自于成都人对鸟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态的守护。
成都市区观鸟指南
在沈尤看来,成都的发展正是遵循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而进行,“比如说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在营建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谁生态怎么去构建。”坐落于龙泉山畔的约5000亩东安湖,就是科学建城体现。
在城市进化过程中将原有的生态空间保存下来,并在此基础上满足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从气候调节、生物繁衍、人文传承等多个维度上做好文章,在城市和自然的共同衍生中,用沈尤的话来讲:“这将是整个成都未来很重要的一个绿带。”
成都实拍图
在沈尤看来,成都这座拥有厚重历史底蕴的城市,正在以一种青春、活力的姿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生命不断迭代更新的同时,人与城市与生态始终保持着非常高度的一致性发展。随着2021年世大会的临近,成都面貌欣欣向荣,他由衷的祝福成都:“我对成都未来充满期许,我们的世大会带来的青春活力一样,就像我们生态所表现出来的勃勃生机,更加健康、更加绿色、更加包容、更加开放也更大的国际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