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信息库]     首页 >> 成大人物 >> 校友风采 >> 正文
 
 
 
 
 
 
陈立:用心做好教书育人这件事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5日
  查看:
  来源:    作者: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双减”工作目标,再次掀起教育改革的浪潮。

  对于陈立和育中方略来说,让教育回归本质与初心是他们一以贯之的根本理念。在“双减”政策下,陈立和育中方略对教育生态优化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得到了教育部和教育厅的高度评价。

将教育改革进行到底

在陈立看来,我们教育长期陷于“考试”二字的桎梏,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学习识字算数,基础教育十二年更是为了高考和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而奋战。“基础教育俨然已经丢失了教育的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们不妨都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陈立说到。

自大学毕业后,陈立一直思考如何进行教学实践和教育改革,并致力于改变教育功利、孤立、不均衡的现状,实现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教育利益体的良性互动,推动了学校和教育生态的整体发展。2013年,陈立重组了育中方略教育集团,在她的率领下,集团长期从事课改研究和培训实践,在高效课堂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关系重建等多领域进行研究和探索,首倡新生态教育理论,提出“课堂是学生的社会,课堂是教师的生活”的核心思想。

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陈立和团队一直在进行以课堂为抓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做了多种教育实践,包括办学。他们颠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办了一所农村高中,秉承素质教育的理念让学生们不局限与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在宝贵的高中阶段学会交流、学会做人、学会社会参与。结果表明陈立和团队的实践探索是正确的,接受这样教育的孩子,无论是能力发展,还是智商情商都比其他孩子强很多。

教师必须是专家

陈立深知教师的重要性,“这个星球上没有任何一个职业可以比教师更能够去影响社会,影响社会的未来。举例说来,一个人从3岁上幼儿园到22岁大学毕业,假设他能活到85岁,那么他的一生有四分之一的时间都要受到教师的影响。”

“一位优秀的老师影响学生的一生,一位优秀的校长影响一所学校。”这样的信念让陈立对于她所从事的事业更加坚定,立志培养出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校长,并且让这样的理念不断传承下去。教师是社会教育体系的中流砥柱,是关键要素,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决定社会教育走向,教师专业发展要破除“学科专业发展”定式,避免将教师打造成“知识搬运工”。教师要首先具备以“人学”为主的社会和哲学素养,其次要具备以“学习”为主的教育教学素养,再次要具备课程意识。学科教学,是教师实现其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工具,基于哲学素养、教育教学素养、课程意识的学科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一直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培养什么样的老师?老师要怎样培养学生?”

在陈立看来,教师必须是“学生”“学习”“学科”“课程”专家。教师专业度的体现从表象看是教师对教学材料和教学过程的掌握,本质却是对学生的认知程度,所以说教师对作为学习者的“人”的认知是衡量教师专业素养的首要标识。对学习者的“学习”要有充分、全面的认知,只有做到这点,才能设计出更好的课程和教学。教师必须是学科专家,基于教师对学习者的了解和认知,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认知,教师对本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进行挖掘,通过与学生的教学活动,将这种价值和意义传递给学生。“课程”专家就是要求教师要学会设计:设计一个活动,设计一堂课,设计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一门学科三年的学习,甚至设计学习的整体课程。

将教育改革进行到底

一所学校的第一班级究竟是什么样?成绩最好?最守纪律?还是人数最多?

陈立的答案是:这些都不是。

她认为一所学校的第一班级应该是最具先进性,最具示范性,最具影响力,而不是以某一个指标做为衡量标准。

“学生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具备诸多方面的差异,其原生态环境又决定个体需求差异,面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我们要学会尊重、接纳。”陈立说到。

以前,我们都要求学生按照我们的思路来学习发展,要求孩子变成我们想要的模样。现在,我们不妨换个思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与能动性,问学生“你想做什么?我能为你做什么?我们一起做什么?”

教师的工作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而不是把学生当成“死的”“空的”,并试图去“教会”“填满”他们。教师只需要找到“导火索”,学生就会和他们的经验产生“链接”,大胆鼓励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情境下学习,让他们自己通过理解、感悟等行为“学”会,这是育中方略教育集团一直以来所提倡的理念。

构建高效课堂3.0时代

陈立打趣说,“办一所家长满意的学校”这样的教育目标,就好比“顾客就是上帝”,“客户(家长)”需求就是让孩子成为精英,于是乎各大学校开始无休止的抢人大战,抢学生、抢老师、抢区域,于是乎分数、升学率就成为教育KPI考核的重要指标。

从高效课堂1.0时代到2.0时代,再到3.0时代,这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无数的探索和实践表明,只有“以人为本”进行改革,教育从“工具化”走向“人本化”才能为长久之计。初代高效课堂1.0时代实行的是“精细化管理”,要求达到“堂堂清、节节清”的“高效”结局,通过一切手段提高学生的成绩,然而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热情性的提升却少之又少。进阶版的高效课堂2.0时代实行的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宣称是“颠覆式改革”,但却没有将学生完全解放出来,反而造成了改革者在实践中摇摆不定。

“目前,我们致力于构建‘高效课堂3.0时代’,一个彻底以人为本的时代。”陈立说到。这次我们要彻底改变师生关系、教学角色,将实现师生共同发展作为目标。在3.0时代,陈立主要探索了三个问题:如何通过教育教学保障和开发学生作为人的权利与价值,而不是限制与破坏?如何构建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人与资源之间更健康的关系,而非使其对立?最后,如何进行实现以上愿景的课程开发与实施?

  陈立说,“高效课堂其实就在做减法。”与其说高效课堂走的是一条颠覆之路,从理念到行动的颠覆,毋宁说我们连老祖宗的任何一个理念都没颠覆,我们知识在做回归,做减法。将有关于教育和教学多余的东西减掉,如功利。我们将与人无关的东西尽量去掉,将“以人为本”落到每一处。在行动上做颠覆,却在观念上走向回归。遵循这种理念和精神的指引,我们对教育的探索永远在路上。

【校友简介】陈立:我校1998级外语系英语教育专业校友,育中方略教育集团董事长、总校长,齐鲁师范学院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教育厅师范生培养模式创新工作组副组长、山东省齐鲁名师名校长评审专家,核心专家组成员、山东省齐鲁名校长导师、美国访问学者、济南市市中区政协委员。

 
校友会活动 More+ 
学院校友动态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