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信息库]     首页 >> 成大人物 >> 师者风范 >> 正文
 
 
 
 
 
 
施开波:朴实做人 踏实做事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20日
  查看:
  来源:    作者:

2 (2).jpg

 

【人物简介】施开波:成都大学特聘研究员。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博士。2014.09-2015.09公派留学于滑铁卢大学一年,2016.06到澳门大学访问等。2017年我校两篇SCI论文进入ESI高被引论文,并归入其学术领域中全球最优秀的1%之列,其中一篇就有施开波老师的论文。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神经网络,复杂网络,混沌系统,非线性系统与多智能体系统控制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3篇论文被 ESI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收录(高被引论文),Google他引550余次, H指数15。 目前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员,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会员,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以及《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等;还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Information Sciences》、《Fuzzy Sets and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ust and Nonlinear Control》、《Nonlinear Analysis: Hybrid Systems》、《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等20余个国际SCI杂志论文评审人。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四川省数学重点实验开放基金1项,参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科研项目和科技部973子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项目。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是由世界著名的学术信息出版机构美国科技信息所(ISI)于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是基于汤森路透Web of Science(SCIE/SSCI)所收录的全球11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ESI对全球所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SCIE、SSCI库中近11年的论文数据进行统计,按被引频次的高低确定出衡量研究绩效的阈值,分别排出居世界前1%的研究机构、科学家、研究论文,居世界前50%的国家/地区和居前0.1%的热点论文。ESI针对22个专业领域,通过论文数、论文被引频次、论文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和前沿论文等6大指标,从各个角度对国家/地区科研水平、机构学术声誉、科学家学术影响力以及期刊学术水平进行全面衡量,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学术机构和大学的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的重要指标。

 

  引言:采访前上网搜集了和施开波老师相关的背景信息,包括他从事的工作、经历,不禁心生敬意。敲开老师的门,老师远远地从椅子上起来迎接我们。办公室很宽敞,从中间隔成两间,老师在最里面那间,一张白色的木制办公桌,一把椅子,一个黑色沙发,一个铁皮的书柜,倒有点像实验室里的柜子,简单的陈设,开放明亮的空间,就如施老师一样,朴实整洁,开明温暖。此次交谈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左右。

 

 

向着目标  永不停歇

   一步步树立目标,一步步接近目标,面对困难、永不放弃。施开波家处在安徽省凤台县一个偏僻的小农村,世代务农,父亲身患重病,家境十分贫寒。高考后,施开波在当地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就读,但这并不阻碍他变得更好。在大学里一边刻苦学习,一边努力兼职。他想当一名家教补习教师,这样既可以学习,又可以赚钱来支持自己的学费、生活费以及贴补家用。经朋友介绍,施开波与其他同学一起拿着自制广告牌站在人群中,等待来往的家长。第一次兼职的他,害羞地站在一旁,不敢主动说一句话,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一个家长向他咨询。后来,他开始慢慢学着其他同学的样子,变着样儿地向家长介绍自己所能教授的课程。施开波喜欢这份工作,想把它做到最好。有同学劝他多花点时间在学习上,可他却认为这是成长中非常难得的经历。施开波曾到安徽阜阳的市委大院教小孩,教学成果显著。相关领导希望他留在阜阳当老师,承诺任何一所高中、小学任他挑选。面对如此优厚的条件,施开波婉拒了。因为他热爱数学,不想就此止步,于是他选择了继续学习。为了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深度,施开波考研考博,学习的地儿也从国内迁移到了国外。他说:”为自己树立一个更高的目标,看似遥不可及,等到你真正付出努力去触碰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想象中得难。”

    到滑铁卢留学期间,施开波感触尤为深刻。国内国外的大学的学习和教学方法有所不同,都有可以互相借鉴的地方。国外的大学教学模式大都是讨论式教学,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己下来思考,然后一起讨论,老师的工作在于引导。一人在外,人生地不熟,但也恰恰给了施开波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我喜欢这种静下心来学习的感觉。”既然来到异乡,总得学有所成,归来才不负家人和学校的期望。施开波常常坐在办公室里研读思考,一坐便是一整天。每天固定的时间表,从早到晚,每一步都得计划得精确,孤独的个体总是和充实的内心相互地交织着,他很快乐。

 

1 (2).JPG

 

科研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国内的学生喜欢“打多口井”,每个领域都想去尝试,往往浅尝辄止,科研工作需要专攻一个方向,就要把这口“井”挖深挖宽。无疑数学是他最大的兴趣,他问我们现在大学里学数学能干什么?他说:“单单看它或许什么也不能干,只有在后期的发展中才能慢慢体会到:没有它,你很难飞得高,飞得远。他一直在研究混沌系统,2013年针对混沌系统模糊脉冲问题提出了超混沌系统的模糊脉冲控制:时变Lyapunov函数方法。一种基于时变的Lyapunov函数分析方法,与时不变的Lyapunov函数方法相比,该方法充分利用脉冲区间的信息,从而推导出具有较少保守性的结果,所得到的系统的全局指数稳定性条件同时依赖于脉冲区间的上界和下界。通过求解一组线性矩阵不等式,得到镇定混沌系统的模糊脉冲状态反馈控制器。他所提出的脉冲镇定方案应用于混沌吕氏系统镇定问题。

2016年在听复杂网络报告时,施开波想到了自己研究的混沌控制系统。混沌控制系统前期是电力控制系统,电力控制系统可能产生混沌,控制器就像电灯开关,有两种情况,要么开要么关,他想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个关联?如何关联……于是开始翻阅大量文献,查找资料,2个月后,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建模分析。科研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验证的过程就像中彩票一样难。他采取矩形不等式方法,从外向内一层层调试,每调一个参数,运行一次,便煎熬一次。多少次抬头,低头,一个大矩阵开始慢慢变小,经历了很多次的失败,终于验证成功了。几个月后,论文掀起学术界的浪潮,进入全球最优秀的1%之列。许多学者把他的论文引用到其他领域研究,又吸引了更多人投身到他的研究领域。科研无界,不断传承和创新焕发出新的活力,或许这是科研最有魅力的地方,无数科研工作者前赴后继、日夜奋斗的动力所在。

 

 

科研的永动力:家人的陪伴与支持

施开波爱他的事业,更爱他的家庭,这就意味着这位工科男需要在两者间频繁地切换角色。“家庭和科研之间需要持久,两者之间需要相互平衡。”虽然在工作日的时候把大多时间都花在科研上,但是最幸福的是在周末能为家人做饭。厨房是施开波为数不多可以放松身心的一个地方。“我最喜欢做鱼,我觉得外面饭馆,食堂做的鱼都没我做的好吃。”

在办公室的角落里有一把躺椅,上面坐着一只乖萌的小黄鸭。施开波说,这是他妻子买给他的,有时候累了想要休息的时候,他就会在这个椅子上躺一会。妻子担心他睡不好,就给他买了个抱枕,让他枕着睡。当妻子想要逛街,他也会陪她。妻子想要唱歌,他不会,但是他会去尝试去学。施开波对家庭的爱是朴实的,可正是这样的爱才透出满满的生活滋味。

 

 3 (2).JPG

 

成大未来 于己于他

  作为成都大学的特聘副研究员,施开波坦言,在成都大学正处于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成都大学能够给他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是一位科研工作者之所幸。自由的定义很复杂,施开波不强行限制工作的时间和地点,把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看作是一种自由,简单豁达的处事态度也成为了他科研之路的一个重要砝码。采访中,施开波还讲述了关于他未来科研工作和研究方向的规划。当年,他在纠结考研方向时无意间看到了运筹学与控制论,这个“运筹”立即让他想到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就这样,施老师便决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看似“任性”,却又是一次艰难的心路历程。后来他才知道原来这个运筹学和控制论就是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理论。施开波说,他打算今后仍在混沌同步控制这个领域做研究。施开波希望自己能做到不忘初心,脚踏实地。

眼下,正值成都大学40周年校庆到来之际,施开波也为学校的未来建设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十分赞许母校的整体建设,并希望能继续加强基础学科的发展,利用好现有的优秀师资,更精细化地培育优势学科。施开波强调,加强基础学科的发展十分必要,而数学是工程技术发展的基础,如果不抓好数学学科的发展,那么一切工程建设都不可能做好。

采访最后,施开波寄语成大学子:“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越努力越幸运。”他祝福学子们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一切遂愿,越来越好!

 

     (文 /王蕾、杨晓庆) 

 

 
校友会活动 More+ 
学院校友动态 More+